beat365网页登录学术交流简报(2022年第32期)beat365网页登录成功协办“不忘初心,开创未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研讨会
2022年9月12日,“不忘初心,开创未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研讨会在东京经团联会馆(东京会场)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北京会场)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召开。
东京会场
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国际局势剧烈震荡,中日关系面临风险挑战。在此复杂、敏感时刻,更有必要回顾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发展历程、吸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倡导友好合作导向,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此次会议由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和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beat365网页登录、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交流日方执行委员会和“日中友好七团体”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beat365网页登录负责北京会场的组织保障工作。
王毅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世界动荡多变,中日关系不进则退。在即将开启下一个50年征程之际,双方既要重温建交初心,汲取历史经验,推动中日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健康稳定发展;也要思考构筑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赋予两国关系新的内涵和动力。王毅就构筑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提出五点看法:一要践信守诺,维护中日关系政治基础。二要着眼大局,把握正确发展方向。三要深化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四要加强引导,塑造积极友善的相互认知。五要顺应大势,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林芳正在致辞中表示,50年来,日中关系取得巨大进展,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比邦交正常化时增加了约120倍,人员往来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已超过1200万人次。日中关系的发展是两国人民不懈努力的结果。着眼未来50年,建立具有建设性的、稳定的日中关系,既是我们从前人继承的使命,也是我们对后人肩负的责任,我们必须再次将伟大先辈们的智慧和勇气铭记于心,为这一共同目标携手并进。
孔铉佑在主旨讲话中回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来走过的历史、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双方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他指出,在即将迎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面对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及世界形势深刻演变,中日关系再一次来到何去何从的关键路口,面临邦交正常化以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为此,双方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积累战略互信;二要拉紧利益纽带;三要激活民间友好;四要管控矛盾风险;五要坚守正义正道。
福田康夫在主旨讲话中认为,回顾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历史,双方很多政治家和友好人士为此付出了心血和努力。《日中联合声明》和《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是双方关系的原点,日中友好合作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如果没有日中合作,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将无从谈起。他强调,目前日中关系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双方缺乏对话和交流造成了“信任赤字”,加强交流、深化对话、共同应对全球问题是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仓雅和在嘉宾致辞中强调,1972年日本和中国恢复邦交后,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日中两国贸易投资及各种交流取得显著成效,建立了紧密互惠的关系。在当前国际形势极不稳定且错综复的情况下,两国在政治外交经济领域,加强沟通对话更显必要,两国首脑在内的高层对话尤为重要,这是两国构建稳定发展关系所不可或缺的。
赵奇在嘉宾致辞中指出,邦交正常化50年来,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四个政治文件,为包括历史问题、台湾问题在内的两国关系各项重大问题确立了基本原则和共识,这是中日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前中日都面临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课题,有些带有共性。两国可围绕社保、养老等许多共同课题进一步分享经验、深化合作,携手为推进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更大贡献。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双方应放眼长远,摒弃零和思维,诉诸东方“和谐之道”,厚植中日友好合作基础。他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性国家高端智库,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中日学界和智库的对话沟通,汇聚两国专家学者的智慧,为构建契合新时代的中日关系、维护地区和平与繁荣贡献力量。
二阶俊博前自民党干事长在嘉宾致辞中表示,日中两国是永远搬不走的邻居,双方存在各种问题在所难免,但无论有多大矛盾分歧,都不能停止对话与交流。200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其曾率领1万3000人访华,在长城脚下种下的小小树苗如今已蔚然成林。值此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日中双方要回归原点,学习老一辈的战略智慧、勇气和远见,开创两国关系未来50年、100年的美好前景,这是双方肩负的崇高责任和义务。
河野洋平在嘉宾致辞中指出,日中邦交正常化50年来,得益于老一辈政治家作出的诸多努力,双边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他认为,我们要铭记当时的两国政治家基于“求同存异”精神,做出了实现邦交正常化的重大决定。日中两国在50年前具有很多共同利益,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矛盾和分歧。当时的两国领导人秉持存“小异”求“大同”的理念,通过协商沟通和合作共赢来解决彼此间的“小异”。希望日中两国各界人士,特别是两国政府有关人士,应尊重并不忘“求同存异”的原则,为两国关系改善做出更大努力,双方的民间人士也要共同努力推动日中关系向前发展。
北京会场
开幕式后,会议进入专题研讨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beat365网页登录杨伯江所长主持第一阶段“邦交正常化50年经验及启示”的研讨。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前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日中友好会馆会长代理·前日本驻中国大使宫本雄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刘洪才、前防卫大学校长五百旗头真、中华日本学会会长高洪、松下集团代表董事·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以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东京大学教授川岛真先后发言。
程永华指出,迄今中日双方达成的四个政治文件和四点原则共识,为双方处理历史、台湾等重大原则问题立下了规矩,为双方管控矛盾分歧提供了根本遵循,成为维护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两国要“重温初心,增强历史定力”“登高望远,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加强人文交流,夯实民意基础”,为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宫本雄二指出,日中两国要遵守《联合国宪章》原则和精神,绝对不能够再次发起战争,两国的关系唯一选择就是和平关系,这一点应成为日中双方的共识和愿望。他认为,牢固的经济关系支撑了日中关系,越是竞争越要寻求共存,通过对话和加深合作,增强相互信任。
刘洪才就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提出五点经验和启示:第一,巩固友好基础,维护政治共识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关键所在;第二,超越意识形态和制度差异是实现中日世代友好、互利共赢的重要前提;第三,坚持重信守诺、妥善处理敏感问题是中日关系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第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是中日关系的本质要求;第五,坚持民间友好、巩固合作根基是中日关系的传统优势。
五百旗头真提出,历史上大国之间的交锋是常有的事。现在中国的崛起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非常出色的飞跃式发展。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大国,即将成为“超级大国”。中国将在人类社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会成为什么样的文明大国,什么是中国式的发展道路,令世界瞩目。希望中国能为国际社会、为人类文明多做贡献。
高洪在发言中强调,中日关系需要改善、需要稳定、需要发展,不忘初心、信守承诺才是中日两国相处的根本之道。一切非理性的政治主张与战略选择都是无视大局与长远,只关注眼前利益的投机。中日两大民族需要共同繁荣发展的未来,和平友好、共同繁荣是有利于两国人民长远和根本利益的大局,惟有建立在这一大局基础上的道德和正义,才是中日两国在未来50年里友好相处的根本保证。
本间哲朗回顾了中日复交后,松下公司在华投资、发展以及推动中日经贸合作的历史。他认为,新时期日中两国在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利用、健康养老以及技术研发合作等领域有新的合作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贾庆国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实现了和平共处,建立了合作互利的关系,但同时发展也是曲折的,现状并不尽人意。两国政府和民间需要“妥善处理历史问题”“有效管控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争议”“积极推动两国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合作”“更加积极的支持两国民间善意的交往”。
川岛真就中日关系提出三点看法:一是以50周年为契机,应对日中复交前后的两国交往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二是日本人对华感情最不好的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好感度最好的年龄层是18-29岁的人,其中有四成对中国持积极看法。年代与年龄层的差别值得关注;三是在“安全保障时代”日中更需对话沟通,而重新阅读两国间四个政治文件非常重要。
高洪主持第二阶段“中日关系发展及各领域合作展望”的研讨。杨伯江、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前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理事长小仓和夫、前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副会长佐藤康博、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总编辑王众一、言论NPO代表工藤泰志分别发言。
杨伯江就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提出以下三点看法:一是充分估量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意义以及中日关系50年来的发展成果。邦交正常化扭转了自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百年来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的历史轨迹,结束了战后20多年的对立与隔绝,缔造了两国之间半个世纪的和平;促进了两国以及整个亚洲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中日关系发展赋予了新动能;从全球视野看,中日和平相处、互利合作,构成亚洲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东方文明复兴,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贡献。二是重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妥善处理矛盾分歧。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中日关系得以实现正常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下一个50年两国关系能顺利走下去的前提和基础。三是把握正确方向,开辟光明未来。面对复杂严峻形势,中日关系要坚守和平共处底线,增强现实利益纽带,努力构建战略互信。
高原明生认为,排他性民族主义、霸权主义、信息不对称或者认知不对称以及不努力寻求合作共存的惰性是未来构筑日中关系的阻碍因素或者共同的敌人,我们坚决予以反对的同时也要努力寻求多文化的共生和彼此间的相互尊重、互不称霸、直接的对话和交流,积极维护和发展日中关系。
李向阳指出,全球化的退潮,全球价值链的重塑以及地区政治、安全格局的改变使中日经济合作充满机遇与挑战。未来两国经贸合作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全球价值链的重塑与中日经济合作紧密结合;二是继续推动东亚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三是中国继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为中日合作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合作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小仓和夫就中日关系提出三点看法:一是日中邦交正常化是不断进化的过程,现在仍处在这一过程之中,从中学习经验和教训非常重要;二是文化上的亲近感对日中关系很重要,但中国传统文化和日本传统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共鸣有所退化;三是日中应联手应对全球性问题,并且建立某种机制来予以支撑,并互相进行评估,付诸实施。
常振明在发言中指出,企业界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受益者,同时也是两国关系的维护者和推动者。他认为中日企业的互补性很强,对未来中日经贸合作提供了很大的内在动力;中国对外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为中日两国企业共享经贸发展机遇创造了条件;全球化发展趋势为中日两国经贸合作提供广阔空间。
佐藤康博在发言中指出,2021年日中贸易额达到了3914亿美元,在50年当中增加了355倍,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国,日中两国已建立牢固的经济关系。他认为,日中两国在少子老龄化、气候变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上面临共同课题,今后应扩大和深化合作领域。日中两国也应发挥主导作用,推动RCEP惠及到全部加盟国,牵引整个亚洲发展。
王众一在发言中指出,中日关系正常化起步于民间交流,广泛的民意基础正是50年前两个社会制度迥异的国家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中日两国同属东方国家,不论是在二次元世界里,还是在影视剧、文旅活动交往中,两国青年相同的传统价值观底色决定了共同话题越来越多。因势利导,创新形式,有趣、有益地推动青年对彼此了解,中日双方应不断探索新路。
工藤泰志在发言中指出,要发挥日中民间力量,为政府外交营造良好的环境。民间外交要先走一步或半步,先行进行对话,进而推动政府开展对话合作。他认为,世界和平和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中国参与就无法实现,日中合作的意义就在于此。
最后,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杨宇致闭幕辞。他认为,本次研讨会是中日各界有识之士深入总结历史,把握当下,思考未来的重要契机,对于增进两国相互理解,助力中日关系改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上达成三点成果和共识:第一,深刻回顾总结了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来的历史经验和启示,大家认为中日关系50年来经历冷暖起伏,但总体取得长足发展,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也惠及地区和世界;第二,全面分析把握了当前中日关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大家认为中日关系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处在重要十字路口,关键是要抓住机遇,化解挑战;第三,深入探讨了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发展方向,大家认为在当前国际地区形势下,中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深化互信、加强合作、携手前行,要构筑更加牢固的政治互信,树立正确的相互认知,奉行积极政策基调,加强各层级对话沟通,建设性管控分歧矛盾。
(吴限 供稿)